|
1為什么會做減速器
泰興減速機2018年6月29日訊 綠的諧波總經理左晶說到,綠的從2003年便開始研發減速器,一做就是十幾年。為什么要做?“我們想讓更多的國產機器人能用得起減速器,使用到中國自己的減速器,與國外機器人展開競爭。讓世界都知道國產機器人、國產減速器。”
同川科技CEO沈曉龍說,“同川在2015年底便開始布局減速器,當時看到機器人市場火爆,其核心部件也是供不應求,便打算做減速器,然后一做就是三年。之前感覺減速器利潤可能比較高,進來后發現真的很燒錢,需要很強的資金支持,短時間盈利并不容易?!?/span>
斯瑞恩機電總經理侯松川一直專注于精密加工設備,合作廠商包括大隈、卡希富基等。他認為,大家之所以想要做減速器是看到近年來機器人的火爆,減速器又是其核心零部件,納博以及HD供不應求,給國內企業提供了不少機會,不少之前從事精密設備的企業打算試一下。如果能做好,利潤會比較高,簡單理解可以說“一勞永逸”,前期投入巨大,如果成功,盈利不錯。但說實話,很難。
國森科精密總經理楊學政則表示,國森科從今年3月正式進軍減速器行業。進來之前也向同行詢問過情況,對減速器行業有一定了解,感覺目前市面上的減速器產品質量參差不齊,還有不少機會,決定做下去。
2做減速器 哪個環節最花錢
大家一致認為最花錢的地方還是制造設備投入。人才很重要,但真正花錢的還是設備(這里拋開廠房建設不談,它同樣需要很多資金投入)。侯松川說,工業機器人減速器不同于其他產品,對精度要求非常高,所以在設備上投入會很大。但不意味著有這些設備就可以生產出好的產品,還需要企業在技術、人才等多方面的積累,而這恰恰是關鍵。
左晶認為,減速器是個很特殊的行業,不能單談投入、哪部分最花錢。有訂單才會有投入,這個并不好計算。而且減速器不是說買一臺設備就可以生產出來,這是一整個生產鏈的問題,包括質量控制、渠道等等。
3設備投入到底需要多少錢
拋開訂單不談,設備投入無疑占了整體預算的大部分,侯松川認為,設備費用大概占整體投入的80%左右。就目前來看,滾齒機大概500-600萬一臺,通用性車床一般是100-200萬。想做諧波大概需要5000萬左右的設備投入,如果想要做RV的話,至少要2個億以上。而且這還是在有一定的技術積累的情況下。如果一個廠從頭開始,那投資就太大了,而且也很困難。如果有技術積累,5000萬大概可以實現小規模生產(年產量在50000臺左右)。
侯松川同時還說“設備花費是問題,交付期同樣是個問題。目前通用設備需要8-12個月。一些特殊設備至少需要14個月。今年有很多新品牌在訂購設備,但真正成氣候的企業并不多,就那么幾家?!?/span>
左晶稱“設備不是門檻,有錢、肯等就可以買到,但技術門檻很高,綠的做了十幾年研發,現在才有了今天的表現。很多國外本體企業也都做過諧波減速器,但最后均不了了之,可以看出這不是錢能解決的。比如芯片,如果能用錢來解決,早就解決了。我們國產機器人也不會發展的如此艱辛。也輪不到綠的能有現在的成就。想做好減速器,設備是一方面,但更重要的是,技術上要有原創性,不能一味模仿。我們敬畏技術,專注于研發,這不是錢可以堆出來的。”
4幾年能實現盈利
左晶認為,不能單獨去談盈利,綠的從2003年開始研發諧波減速器,實現盈利是在2015年,目前也只是微薄利潤,這個過程有十幾年,很艱難。因為沒有大的訂單沒法實現盈利。目前綠的正在擴產,預計年產量達到80萬臺。而產能上升后,綠的一定會下調價格,讓國產機器人用上物美價廉的減速器?!拔蚁嘈抛銎渌诵牧悴考钠髽I也是這個想法,讓我們中國企業也能用得上國產機器人。有訂單、有產量才能談盈利?!?/span>
單從設備角度而言,侯松川也給出了自己的觀點:完美狀態下,如果是諧波,至少3年吧。但很不好說,因為得有技術積累、得有經驗,各個環節都需要有經驗的人來做,沒有技術積累根本不行。技術積累、人才還是資本均不可或缺,一般需要5年以上。因為單就設備交付期便需要1-2年,這是一個很重資產的行業。
5對新進減速器的企業有何建議
侯松川說“國內減速器市場,我比較看好,相信3-5年肯定會有幾家脫穎而出,但大部分都會被淘汰掉,競爭很殘酷。大家千萬不要把這個行業想的過于簡單,這里面的經驗積累、沉淀都非常重要,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,不要想著3-5年就可以賺到錢,不會這么容易,如果簡單也不會到現在才開始火起來”
左晶的建議很獨特“目前國產機器人處在一個緩慢的上升階段。市場會一直增長,但本體客戶不會選擇太多家上游供貨商的產品,一旦你得到認可,只要質量穩定,本體企業便會一直用下去,不會輕易更換,這使得減速器市場不是一般企業能夠切入的。目前減速器市場競爭不是大,而是會形成強者俞強的局面,不要盲目樂觀,前人已經占據的市場,后進者很難拿到。目前進來可能晚了一點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