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機體
泰興減速機機蓋與機體的剖分面應平整光滑,保證裝配嚴密,可用塞尺檢查剖分面的接觸密合性,即用小于0.05mm的塞尺插入深度不得大于剖分面的1/3。
上蓋與機體不得有裂紋,裝入煤油檢查不得有滲漏。
2漸開線圓柱齒輪
齒輪不得有毛刺、裂紋、斷裂等缺陷。
齒輪嚙合處的工作面即齒高與齒寬上的剝蝕現象不大于20%。
齒輪裝配后嚙合必須正確,其接觸面積應符合表1的規 。
齒輪嚙合的側間隙應符合表2的規定。
齒輪嚙合的頂尖隙為0.2~0.3m(m為法向模數)。
用壓鉛法檢查齒輪的側間隙和頂間隙如不符合第(4)和第(5)條規定者,可按表2及第(4)條修正中心距來實現。
兩齒輪的中心距極限偏差應符合表3規定。
齒輪中心線在齒寬上的平行度不大于表4規定
齒輪輪緣的徑向跳動不大于表5規定
齒輪節圓處齒厚的最大允許磨損值應符合表6規定。
3圓錐齒輪
齒輪必須光滑無毛刺、傷痕、裂紋等缺陷。
齒輪軸中心線夾角極限偏差符合表7規定。
齒輪中心線的位移不大于表8規定,其位移度檢查方法見圖1。
齒輪嚙合的側間隙應符合表9規定。
齒輪嚙合的頂尖隙為0.2~0.3m。(m為大端模數)。
齒輪節圓錐頂的位移度不大于表10規定。
用涂色法檢查齒輪的嚙合區域,正確嚙合的接觸斑點應布滿于大齒輪齒側面的中間 部分,并接近于小端,其接觸面積應符合表11的規定。
齒輪因嚙合不貼實,可在大齒輪上修正齒形來調整,其修正極限面積應符合表12的規定。
錐齒輪齒頂圓錐的徑向跳動應不大于表13的規定。
4蝸輪、蝸桿
蝸輪、蝸桿的齒形表面不得有裂紋、毛刺、嚴重劃痕等缺陷。
蝸輪、蝸桿嚙合的側間隙應符合表14的規定。
蝸輪蝸桿的頂間隙應為0.2~0.3m(m為模數)。
蝸輪、蝸桿的嚙合接觸斑點占蝸輪齒工作面的35~50%,正確的接觸位置應接近蝸桿的出口處,不得左、右偏移(詳見圖2)。
蝸輪、蝸桿中心距的偏差如圖3所示,其極限偏差量應符合表15的規定。
蝸輪、蝸桿中心線的垂直度如圖4所示,其中心線在齒寬上的不垂直應不大于表16的規定。
蝸輪中間平面與蝸桿中心線的偏移如圖7所示,其極限偏差量應符合表16的規定。
蝸輪節圓處齒厚磨損的最大允許值應符合表6的規定。
蝸輪齒圈的徑向跳動不大于表17的規定。
5軸
軸及軸徑不應有毛刺、劃痕、碰傷等缺陷。
軸徑的圓柱度應不大于0.02mm。
軸徑處的直線度應不大于0.015mm。其它部位的直線度應不大于0.04mm/m。
安裝軸承處的軸頸粗糙度不大于0.8。
軸上鍵槽磨損后,在結構及強度允許的情況下,可在原鍵槽120°位置上另銑鍵槽,鍵槽與軸的中心線不對稱度不大于0.03mm。
軸的表面及密封件配合處有嚴重磨損或軸產生裂紋應更換。
6滾動軸承
拆裝滾動軸承應使用專用工具,嚴禁直接敲打。
檢查滾動軸承如發現如下情況的任一項者,便應更換。
a 軸承內外圈滾道、滾動體、保持架有麻點銹蝕裂紋。
b 軸承轉動時有噪音,或滾子過分松動。
軸承裝入軸頸后,其內圈端面必須緊貼軸肩或定位環,用0.05mm塞尺檢查,不得通過。
軸承內圈與軸的配合、外圈與軸承座的配合按表18選用。
與滾動軸承外圈配合的孔粗糙度小于1.6。
7滑動軸承
軸瓦與軸承座的配合為H7/m6,粗糙度為1.6。
軸瓦與軸的配合為H8/f9,粗糙度為0.8。
軸瓦間隙應符合表19的規定。
用涂色法檢查軸瓦接觸面積,每平方厘米應不小于2點,且在下瓦中部60~90℃ 范圍內接觸。
軸承合金不得有脫殼、裂紋、砂眼、破損、氣孔等缺陷。
8密封圈
發現密封圈老化變形、磨損及損壞時應予以更換。
裝配前應檢查調整密封圈內鑲嵌彈簧的松緊程度,涂以適量潤滑脂,安裝時注意正反向。
9驗收與試車
試車前的準備
應檢查潤滑油的牌號及液面,必須符合規定。
應先用手盤車,使其運轉幾周,確認轉動靈活平穩,才能啟動。
空載試車
各密封處、接合處不應有滲油現象。
各連接件、緊固件、應連接緊密可靠,沒有松動現象。
運轉平穩,不應有振動和沖擊聲音。
油泵供油正常。
可換向工作的減速機,應在正、反旋轉方向分別試車。試車時間不少于一小時,正反向試車各不少于一小時。
油溫最高不超過60℃,滾動軸承溫度最高不超過70℃,滑動軸承溫度最高不超過65℃。
負載試車時間不得少于兩小時。
新換齒輪在負荷試車后,應換去潤滑油,清除磨損下來的金屬末。
齒輪嚙合良好,無異常雜音。
檢查振動情況,振幅應不大于0.08mm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