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1、 初始法向嚙合側隙
泰興減速機:標準的擺線輪以及只經過轉角修形的擺線輪與標準的針輪嚙合,在理論上都可達到同時嚙合的齒數約為針輪齒數的一半,但擺線齒輪形只要經過等距、移距或等距加移距修形,如果不考慮零件彈性變形的補償作用,則多齒同時嚙合的條件便不再存在,而變為當某一個擺線輪齒和針輪齒接觸時,其余的擺線輪齒與針輪齒之間都存在著大小各不同的初始法向側隙。
2、 判斷擺線輪與針輪同時嚙合齒數的基本原理
設傳遞載荷時,對擺線輪所加轉矩為T。在T作用下,由于擺線輪與針線輪的接觸變形及針齒銷的彎曲變形,擺線輪轉過一個角,若擺線輪體、安裝齒銷的針齒殼和轉臂的變形影響較小可忽略不計,則在擺線輪各嚙合點公法線方向的總變形。
3、 確定擺線輪與針輪同時嚙合傳力齒數的原則
保證擺線針輪行星傳動具有其優點的關鍵,在于保證合理的多齒嚙合。合理范圍的多齒嚙合,其主要根據為以下兩點:A應保證在區間內,擺線輪至少有3-4個齒同時嚙合傳力,這是保證具有做夠承載能力、傳動平穩、噪聲小、壽命長的最重要的條件。B區間的始位不宜過小,終位不宜過大。其主要原因是:過小或過大處的輪齒傳遞轉矩時,都是在壓力角很大而力臂情況下傳力,必然會造成傳動效率下降;角越大處的齒嚙合時,嚙合點與瞬心的距離也越大,從而在嚙合處可能的滑動速度也越大。C角過大處嚙合,其當量曲率半徑較小,即使受力小,接觸應力并不小,當嚙合處并不小,而速度卻很大,還可能導致膠合。從保證基本承載能力又有較高傳動效率的觀點出發,同時嚙合傳力的齒數,既不能小于3-4個齒,也不宜過多。通常根據針輪齒數的多少,在傳遞額定轉矩時,將同時嚙合有效傳力的齒數控制在4-7個齒左右。
4、 修形齒形擺線輪與針輪嚙合時的受力分析方法
A、 確定擺線輪與針輪同時嚙合的齒數。對以設計好的擺線針輪減速機,根據傳遞的轉矩、針齒結構尺寸及擺線輪的齒形修形量等已知條件進行計算,求得該擺線針輪減速機在傳動給定轉矩時同時嚙合的齒數。
B、 求同時嚙合傳力諸齒中受力最大齒輪所受之力。修形齒擺線輪與針輪進行有隙嚙合時,其主要特點有兩個方面:首先是擺線輪同時嚙合傳力的齒數不是約等于其齒數之半。